千味醉

位置:首頁 > 人氣美食 > 飲食常識

年糕來歷到底是怎麼樣的

春節是我們家庭團圓的時候,一般在春節的時候,我們國家的很多地區都有習慣吃年糕,餃子和魚。年糕有“年年高”的寓意,意思是人們生活和工作一年又比一年提高。每年春節都會吃年糕,那麼你知道過春節吃年糕的習慣是怎麼來的麼,年糕的製作方法是怎樣的,下面小編帶着你們瞭解一下吧。

年糕來歷到底是怎麼樣的

年糕來歷

一、年糕的歷史

年糕作爲一種食品,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。1974年,考古工作者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發現了稻種,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。漢朝人對米糕就有“稻餅”“餌”、“餈”等多種稱呼。古人對米糕的製作也有一個從米粒糕到、粉糕的發展過程。公元六世紀的食譜《食次》就載有年糕“白繭糖”的製作方法,“熟炊秫稻米飯,及熱於杵臼淨者,舂之爲米諮餈,須令極熟,勿令有米粒……”即將糯米蒸熟以後,趁熱舂成米諮,然後切成桃核大小,晾乾油炸,滾上糖即可食用。

將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。這一點可從北魏賈思勰的《齊民要術》中得到證明。其製作方法是,將糯米粉用絹羅篩過後,加水、蜜和成硬一點的麪糰,將棗和栗子等貼在粉團上,用箬葉裹起蒸熟即成。這種糯米糕點頗具中原特色。

年糕多用糯米磨粉製成,而糯米是江南的特產,在北方有糯米那樣粘性的穀物,古來首推黏黍(俗稱小黃米)。這種黍脫殼磨粉,加水蒸熟後,又黃、又粘、而且還甜,是黃河流域人民慶豐收的美食。明崇禎年間刊刻的《帝京景物略》一文中記載當時的北京人每於“正月元旦,啖黍糕,曰年年糕”。不難看出,“年年糕”是北方的“粘粘糕”諧音而來。

二、年糕的種類

年糕的種類很多,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、塞北農家的黃米糕、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、臺灣的紅龜糕等。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。

三、年糕來歷

關於年糕的來歷,有一個很古老的傳說。在遠古時期有一種怪獸稱爲“年”,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裏,餓了就捕捉其他動物充飢。可到了嚴冬季節,獸類大多都躲藏起來休眠了。“年”餓得不得已時,就下山傷害百姓,攫奪人充當食物,使百姓不堪其苦。後來有個聰明的部落稱“高氏族”,每到嚴冬,預計怪獸快要下山覓食時,事先用糧食做了大量食物,搓成一條條,撳成一塊塊地放在門外,人們躲在家裏。“年”來到後找不到人吃,飢不擇食,便用人們製作的糧食條塊充腹,吃飽後再回到山上去。人們看怪獸走了,都紛紛走出家門相互祝賀,慶幸躲過了“年”的一關,平平安安,又能春耕作準備了。這樣年復一年,這種避獸害的方法傳了下來。因爲糧食條塊是高氏所制,目的爲了喂“年”度關,於就把“年”與“高”聯在一起,稱作爲年糕(諧音)了。

年糕不僅僅是一種節日的美食,而是一種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福,而且年年爲人們帶來新的希望和歡樂。年糕來歷十分的有趣,爲我們春節增添了一份樂趣,隨着時代的發展,春節吃年糕和餃子的習俗卻不曾改變過,這似乎成爲了我們用來紀念的一種方式。

標籤:年糕 來歷